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海浪读后感摘抄

海浪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5 02:40:12
海浪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05 02:40:12   小编:

《海浪》是一篇令人回味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海浪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文章中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由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可能性。同时,作者还透过海浪的起伏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思考,呼吁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篇文章让人深思,让人对自然和人生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海浪》读后感(篇一)

读到第八章时我不禁屏住呼吸,这本书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文字独有而无法被取代的魅力。意识到这可能是我这两年最喜欢的作品,于是我放慢了速度,以0.5倍速咀嚼余下不多的词句,以近乎不舍的心情摩挲着翻页,同时陷入一种思绪腾飞的状态。我尝试按捺捕捉这些涌现灵感的冲动,因为习惯阅读时专注不停歇,可是它们闪着光上下跳动,一直引诱我,我失败了——不愿中断却更不愿错过,我虔诚地逐一收藏。

《海浪》是这样的文字,让平日我会觉得美妙的事物顷刻黯然失色,别的事什么都不想做了。我只想一直、一直读下去,享受那数次惊叹,数次鼻酸。

读毕,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弗吉尼亚·伍尔夫,卡密

《海浪》读后感(篇二)

“我们是如此精疲力尽”。

我们正陷入一种疲惫不堪与什么都不想干的精神状态,仅有的渴望是能够回到我们刚来到这世界时的空白透明。一切都是乏味的、被迫的、令人厌倦的。工作与生活,梦想与现实,朋友与自我,我们不过几具肩并着肩、摇摇晃晃地走着的躯体。

偶尔我会看到,看到自己的内心一片昏暗,世界斑斓,可我的视野一片黯淡。只觉得应当撇下什么、挣脱什么、放弃什么,却在每个醒来的时刻重蹈覆辙、日复一日。“顺从内心”,可我的心在想什么呢?她没有告诉我,我也没猜好。

我常幻想并希冀自己能够培养出独特的气质,或高贵、或优雅、或深沉,可往往与造作、鲁莽、浅薄为伴,并不富裕,也谈不上贫苦。总是都很普通,对,普通。

在某些情绪波动的极点,我会独自走在路上,或抬头望天,或低头驻足,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无力,发疯地渴望自由与逃避,又希望一切都有个标准答案让我有选择的束缚。结束吧!坚持吗?罢了啊。最后觉得自己脾气真不太稳定,一点也不像个大人,大人得好好承担自己的责任。

转身回家,明天也要努力玩好扮演大人的游戏呀。

P355:“现在我把成年的贡献融进了童年的直觉之中——厌腻与听天由命”。

《海浪》读后感(篇三)

第一次打开它,20页…

第二次尝试它,200页…

一个正常的人写出这样一部显然不正常的作品正常么?如果一个不正常的人写出这样一部不正常的作品,难道不正常么?当你读着这样一部作品,越来越怀疑不正常,你是否能够肯定自己是正常的?而这样的作品出现在文学界被奉为神作,是否可以轻易断定正常或是不正常?所以,衡量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当一个事物打乱人类认知的固有思维,一切会瞬间崩塌,是不是正常?而这一切是不正常的么?不正常会显现它自身于正常中,像是对自大的正常的嘲讽,正常么?正常又是正常的么?我不停的追问下去,会出现无数问号,会怀疑一切,我正常么?我不正常么?正常和不正常,究竟哪个才是真正常?正常和不正常,又是什么?而它们又有何意义?莫非正常和不正常,也存在波粒二象性么?那它们还会有何区别?或许正常就是不正常,同时不正常也为正常,无法区分。常,姑且是表达一种状态;正与不正,暂归其为一种认知。而存在超越后者,甚至超越前者,因为前者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那在存在中,应该如何去感受存在?“我”是否真的存在,结论不确定。

《海浪》读后感(篇四)

个人读伍尔夫的第二本。相比《到灯塔去》,《海浪》展现出了更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全篇通读就犹如大海的一呼一吸,充盈着浓重的感情;六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对应着海面之上的日升西落,是那么的自然,但又包含着不可逆转的力量,合上最后一页,伴随着那句“海浪声声拍岸碎”,一股浓烈的对人生忧愁的预感也如那永不停歇的海浪声包裹了我。

深刻、细致的描写,动人的细节刻画自然是伍尔夫不得不提的关键点。但本书最使我触动的是对很多内心独白的共通之感,而这点恐怕也恰恰是只有女性作家才能体会并通过文字展现的。虽然六个人物,三男三女,性格迥异,但其实六人的性格底色是一致的,即使在其他几人眼中“只顾眼前、及时行乐”的珍妮,在她的独白中也在“门开了又关了”时有恍惚之中要“从这堆混乱的人群中挣扎着挤出去”。充满探知欲的童年,觉得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哪怕最具有“宿命感”的人,也可以“紧靠着坐在一起”,“通过辞藻互相融入对方”,使得“边界模糊不清”,组成“一个虚幻飘渺的王国”;犹如旭日东升的青年,开始向往一个完美的标尺(“帕西瓦尔”),他引得注目(“每当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猜想自己大概是属于最有天分的人之行列的”);他的死又使得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世界为之附上阴影,海面上的太阳也开始低垂;人生步入中老年,一切都显得那样程式化,再没有探索欲和求知欲,“袋子”里有什么已经一览无余,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开始低沉忧郁起来,黄昏已经悄然笼罩了;最后只剩下一人,但一人与六人已经毫无分别,他注定是孤独的,所有人死亡都如一人的死亡,不论是谁,都只面临一个唯一的敌人——死亡。而这时,伍尔夫借用这一人之口,痛快的大声道:“死亡啊,我要朝你猛扑过去,绝不屈服,决不投降!”

除了对大的人生意义的思考,借由六人(加上对帕西瓦尔的回忆其实算七人)相互之间的心里刻画也入木三分,如此精准的折射出个人对生活瞬间的体悟。例如习惯所有事务井井有条的路易斯:“我就像猫一样习惯于整洁。我们必须反对让世界遭到荒废和破坏,必须反对让它呕吐出来的成群废物横冲直撞地到处转悠。甚至,一个人必须用裁纸刀平平整整地切开小说书的书页,用绿丝带把一捆捆信函整整齐齐地捆扎起来,用扫炉灰的笤帚把炉渣扫成一堆;必须把所有的事情安置停当,好去抵御受到糟蹋的恐慌。”实在是不能把平时借用打扫卫生来整理心情这种说不清道不明情绪写的不能再明白了。再例如我们对身边那些一成不变的人的厌恶:“她们全都是千篇一律的;她们在自己的服装的掩盖底下像是一些长年流淌在固定沟槽里的深深的小溪。”我其实看到那些女网红的心情也大约如此。

人生如海浪,翻涌不息,永不停止。生活的浪花每一朵都看起来相似,但无一相同。愿所有的这一人都能如勇士,尽管败局已定,但也希望拍上岸边如惊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