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介绍了北欧人民追求简约生活的理念。他们注重品质而非数量,拥有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文章强调了简单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倡人们减少物质负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追求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一)
北欧式的双城生活 第二个家尽量简单 甚至可以原始
去物质——实际是去掉对物质社交性的依赖
精神富足
不要虚度即便平庸的工作机会 打造自身品牌
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而期待不同的结果即是荒谬——Einstein
追求副业而不是负业
Work life balance的说法本身不对
打破社会行为惯性 获得自由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二)
少即是多,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的满足感,我们总是认为拥有更多的东西才会更有安全感,其实就像本书说的,我们追求物质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内在的一种觉察与感觉,拥有一颗的健康的心灵,一种豁达的情怀,一种利他的心理。本书令我感触很深的还有就是要追求个人价值的提升,自己给自己树立品牌,不仅仅是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我认为更多的是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三)
《少即多》这本书的作者本田直之是个非常有名的slash,即斜杠人才,即是花旗银行高管,又是品酒师、运动员、作家,他曾写过另外一本书《杠杆时间术》,是个生活得非常多彩的人。
这本书背面有句话是: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四)
恰逢生病修养期间读这本书,有点感慨:
1. 书中是把北欧人与日本人的生活观进行比较,而在中国,书中提到的物质意识对比日本更是翻倍呈现。但幸福指数的高底与这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当前我们对于未来的焦虑可以说是国家当前发展现状的必经阶段(想想不久的几十年前仍有大量人口连温饱都无法实现何谈幸福)。
2. 如若生活需要与他人比较来过,人生永远感受不到幸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你不想与他人比较,也有人非要凑上来与你比较)。人活着,不要太容易满足,相同的,也一定不要太贪心。
3. 幸福与金钱一定有绝对关联,但也绝对不成正比。想到之前有新闻说北京养一个孩子到七岁要100万,细问主人公才知道孩子每个月喝的纯净水都要买纯进口每月一到两千元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五)
现代生活的人们越来越难从物质中直接获取幸福,相比较而言,我们从经历和感受中获得的快乐比物质更加难忘和持久。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最主要的是受他所生活的环境做决定。放缓节奏、较低满足阀值、忠于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的人更加容易获得幸福。生活上,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利用个人时间实现自由生活。目前这个时代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相反我们可以刻意追求一些不便,寻求复化,在复杂过程中拥有新的人生经历体会。不要长期在同一地方做同样事情,对生活时常重新设定重新开始,每段时间便都会有不同的人生想法。如果心中有想法,不要等,just do it。工作上,偏向于要从被迫工作到主动想做,主动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工作有时效性。将工作变为爱好,有机会也可以将爱好发展成工作,发展成为复业。这个时代,优秀的人很容易被大众熟知,活到最后的人一定是靠实力说话的人。 这本书描述的自由生活确实值得参考,可是作为年轻人,不要刚开始就做一个食草族吧,还是要努力奋斗的,同时寻找适合自己的自由生活。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幸福这个词贯穿了整本书。 我很喜欢作者的文风,也喜欢一个个真诚的标题。当时选这本书书读也是希望借此检视一遍自己的生活,也许有新的突破口,果然很有收获。 比如: 1、它印证了我的世界观,比如不过分注重金钱,物品,不喜欢为了提升而放弃自由。追求时间自由,工作与生活的统一。 2、里面很多提法令我很受益,比如:降低满足“阈值”,长久且可持续的“小确幸”,减速生活,“草食族” 3、让我反思职场,里面提到了很多人为了更高的职位而丧失了很重要的东西,确实是,所以自己的发展一定要走不通的道路。 4、它也给我很多新的挑战题目,比如:自由职业,双城生活,复业。因为它提到双城生活我甚至想以后经常回家,和家人过假期,也许那对我的幸福感提升一定非常大。而且我也一定会有更大的归属感。至于自由职业和复业,则需要真正的努力和发现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当然希望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自由,更幸福。 读了这本书,自己似乎更有信心了,在社会大的漩涡之下人很容易迷失自己,而这本书对我起到了坚定信念的作用。所以,很感激,很喜欢。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七)
在标题党上做文章远远胜过内容实质的一本精神工作断舍离+双城游牧生活方式推荐书。和我原本想要看到的北欧人思维方式不同,此书探讨的是所谓“幸福感”的问题,其中引入了大量日本和北欧人幸福感差值的描述。不过好在书浅显归浅显,这种价值观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即使到了这个阶段的日本人都难以达成,对于还在落后阶段的中国就更加难以达成了。
追求物质已是大众常态,我们唯有接受这种常态。因为很多事物都需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阶段的。
人的一生也算漫长,不再追求物质,求简,求小确幸,求自我的阶段对几乎每个人而言。都会到来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觉悟的早,则说明这类人生来就有物质的可能性高,越早抛弃物质,越早收获“时间,自我和自由”,幸福来的也越早。
反之,生来没有物质,成人后有了物质,这类人往往很难解脱出来,而会被物质束缚较长的时间。不能怪他们。因为人和人的起点是不同的。
因为价值观的不可比较性和必然性。拥有和此书类似价值观还是令人愉悦的。因为你脑内的杂质会很少,所有的追求都是主动的,自由的。
人生就是要主动,不被他人左右,活出自己。当我们不再觉得能给自己愉悦的事物是唯一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主导自己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能带给你的未必是世人眼里的成功,而是自己的满足。所谓人生的冷暖自知。当把人生过到这种状态时,夫复何求?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八)
生活在北京,身边很多朋友工作后急于买房,为了求得某种程度的心安理得,一想到有了房子,便可以成为优等的公民,就可以摆脱租房的毫无尊严的日子等等,可以怀着优越感无可奈何地说“当房奴好累”,可以藐视蚁族……
但是年轻人的承受力只能让他们至多买到5环附近的房子,均价2万多的睡成是可以接受的,那么,通勤就成了大问题。于是买车呗,齐活儿了,咱也是有房有车的中产一族了!
于是,生活就彻彻底底沦落到堵车堵心,疲劳通勤4小时的,毫无生活感的状态之中!老婆怀孕了,小BB诞生了,怎么办!干脆一狠心,继续在公司附近租房,方便老婆大人哺乳,睡成的房子也暂时没法再睡了。
这样的物质带给人的只有累,还有未来20-30年的捆绑。
我也经历过不停的搬家,也曾经很迫切的想拥有一套在北京的房子,但自从我在二环里找到一处老旧但温馨的房子暂时稳定下来后,自从每天的通勤时间减为自行车10分钟的路程后,我从前那些想法就烟消云散了。
告别了地铁,告别的堵车的环线,告别的城东的高楼大厦,我居然在北京过起了独属于我的小镇的生活。开始关心菜市场的新鲜蔬菜,窗外也是古典的四合院。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在北京的苦日子真是自找的。无非是想营造一种“啊,我现在这么苦一定会出人头地的!”的英雄悲情主义。其实,在北京生活是可以很简单的。
如果有钱,可以去别样的地方买一套风景漂亮的小房,当然,相信比北京性价比要高许多吧!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九)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日/本田直之
1、收入越高,特别是对于中产来说,通过“经历”获得的幸福远比通过购物获得的满足更高。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累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非追求物质上。
2、做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平台,靠自己实力说话的人。
3、打破惯性,重新设定。改变每天的固有模式,享受变化带来的边界突破新体验。一味重复固有的生活方式,会使思维僵化。重新设定的方式,如搬家、去品尝没吃过的美食、去没很少见的人、换一条上班路线等等。
4、在决定想做什么事之前,先决定哪些事不做。不做某些事,会使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和明确。
5、不要依赖金钱,如果没有钱,就需要多花心思。破局和创意,就是如此来的。
6、成为不受场所限制的“游牧上班族”。
7、降低满足阈值,体会每一天的小惊喜。过于习惯于某种生活,则满足阈值将上升,此时就需要改变既有生活模式。
8、工作和娱乐没有界限,甚至工作就是娱乐。
9、让生活减速,减少自己持有的物品和应该做的事情。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
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最新也在思考和作者存在一样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确越来越不幸福了?我父亲是50后,听他说过以前他年前的时候过粮食关,赚工分的峥嵘岁月,他谈到那个时候的人们其实还挺开心的,绝大多数的人过经济收入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富有,谁比谁优秀到多少。而如今的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让我们感到焦虑,彷徨,我们想要的太多了。我们要有房,有车,你才能取到媳妇,你要有豪宅豪车才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吃的苦总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从小的教育就要教会我们要吃苦,才能成长,才能成为“人上人”。我们从来没有反思过这种价值观是否真正的正确。
最近一两年来自己创业赚了点小钱,但是工作生活过的很糟糕,感觉自己压力非常大,精神焦虑不堪,虽然赚到了钱,好像还没有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日子开心,于是我迷茫了,到底赚钱的目标是为了什么?我想我在书中得到了答案,少即是多。很多痛苦来源于自己的贪嗔痴,人们只想拥有更多,来获取幸福,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非常非常高了,现代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要比过去清朝的皇帝过的都奢华,现代那么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那么多的丰富可口的食物,远远是过去几千年不可比较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患有抑郁症,不快乐呢?
书中提到了获取幸福的十个必要条件,我基本上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我的双眼被金钱所蒙蔽。我想我应该好好地根据这本书讲解的内容从新规划一下自己的目标和生活了。
以后着重在以下方面多留意,学会改变自己的一些思维。
1. 降低自己的幸福阈值
2. 多留意生活中的“小确幸”
3. 可以有复业,不见得一定是副业。
4. 尝试过一下“双城生活”
5.拥抱改变,感受生活未知的美好,多换环境感受生活。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一)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少即是多是对多多益善的彻底颠覆,诚然,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短缺的紧迫感促使人们渴望一切的富足,家里有很多粮食也就意味着能达到温饱,手里有很多资金就能在商场中不担心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而现在,随处可见的大米已经不用一个家庭刻意囤积大量粮食,每次购买少许还能通过对比了解哪家的大米和自己胃口。商人可以利用资金贷款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撬动经济的杠杆为自己谋利。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
作者是一位日本成功人士,他在工作之余也在反思为什么现在生活富足了,日本的人均幸福感还是不高。他认为最先被提及的就是旧观念还在日本民众心中存在着,不懂得从物质当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应该在更深层次寻找精神当中的幸福感,幸福的色彩可见一斑。
这里提到一种叫食草族,就是在对于物质方面的生活尽量极简,把自己的想法凝聚在其他的精神方面,物化于心,在这个人人做加法的时代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非但没有降低幸福感,还能提升生活品质,不为过多的选择所劳累。尝试降低生活的阈值,即降低对于不必要外物的依赖,只选择自己必须的物品,多腾出精力思考生活和工作,感受幸福。
作者表述,在以前,交通网络可能不够发达,所以人们的沟通交流都只能靠固定的电话和面对面沟通,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解放人们的办公环境,为自己想要的简朴生活做出改变,让生活从厉行节约到开心工作,如果你有能自律的能力,可以尝试自由职业,在家办公可以获得更多时间提升自己,陪伴家人。
少即是多的哲学就是把一切劳累生活精神的外物排开,只把握最需要的东西,享受快乐的生活环境,降低满足的阈值,不依赖金钱,多花心思在生活当中,让一切变得简单。
对于居住,作者提出一种双城生活,让生活和工作分开,试想,工作已经够劳累啦,为什么不在生活当中改变一下,提升生活的美好。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二)
少即是多
第一部分:以前的价值观似乎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了。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日本现在的情况已然是佐证。草食族(谢绝奢侈品,不崇尚购物旅行,对谈恋爱也提不起兴趣)和宅男宅女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想知道什么是幸福,怎样找到它。
而反观北欧,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高,但对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却颇为重视。衣食住行在他们看来,行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的幸福指数位于世界前列而日本虽物质发达幸福感却很低。
第二部分:提高幸福感,自由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主动选择节俭。幸福的关键在于你所选择的是否是你主动选择的。丹麦盛行詹代法则的戒律,让他们不会盲目的信从物质至上的思想。
2.金钱和时间的平衡。不要为了更多金钱而牺牲自己的时间,钱够用就行。当你为了名牌包而不吃不喝时,你就已经得了消费传染病,你是在以他人为中心而非自己。
3.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提升。不要将升职加薪作为出发点,应该以这份工作是否令你有成就感,是否让你在工作领域有所提升,是否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为考虑因素。
4.保持乐观心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世上不顺心事,十之八九。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其实事情没你所想的那么糟糕也说不定。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切身的诬告都在你这行不通,可以谓之明。保持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不被一叶障目,随波逐流。
5.在哪都可以工作,以自己的爱好交友,降低满足阈值,可以追求不便,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固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接触不同的人。
第三部分:我决定过简单的生活。生活越简单,越会有所获。扔掉自己用不到的,和功能重复的东西。
不要被别人的价值观左右,尝试多几个复业和双城生活。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三)
·重点:1. 乐于工作。 这根薪水高低无关,而是跟能否开心的工作,或是能够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不会有成就感,能不能得到满足有关。
2. 有好朋友,有亲密的家人。
3. 经济稳定。不是说要有很庞大的资产,或者是要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是足以让自己生活安定的程度就够了。
4. 精神、肉体都很健康。
5. 要有带刺激感的兴趣及生活形态。可以是冲浪,或者是铁人三项等这种能让自己开心的兴趣,并且过着丰富人生的生活形态。不可以休息下来就不晓得做什么,又想回工作。
6. 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需要一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7. 选择适合的居住地方。
8. 思考事情的方式是正确的。
9. 把眼光放在未来。幸福感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未来不够明确,因此产生不安。
10. 觉得自己有朝目标前进。
2高税金的北欧四国幸福指数能位列全球前四,除了因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相对完善之外,主要还在于群体的价值观取向。作者在书中列出的衣食住行排行中,日本为 衣≥食>住,北欧为 住>旅>食>衣。“幸福感高的国家,重视居住的比例较高。” 而且相对于其他国家,北欧更注重精神追求。
3要“复业”而不是“副业”
“副业”更多的是老一辈的就业理念,或许在几十年前,这种平时找一份正职,闲暇时间找一份兼职帮补家用的观念真的很in很正能量。但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用单位时间赚取少得可怜的工钱已不太符合时代潮流。因此作者“复业”的概念应运而出,工作没有了主次之分,没有了其中一份工作也能“触类旁通”,这种工作模式能让人不遭受任何限制,成为避险的全新策略。
4想要既拥有时间又拥有金钱是不可能幸福的!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不是耗在物质上,变成消费传染;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弄明白为什么想要;与其追求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做不依赖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无论打工还是创业,小众市场更具消费力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让人有种想要移民北欧的冲动,其实这是一本阐释新时代的“幸福”定义的书,传达一种新的价值观,介绍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幸福就是化繁为简,拥有凭自己的意志主动选择的自由,不受物质的束缚,比起对物质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体验,能力的提升,自身的成长。
通过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生活中对物质的追求无非是受广告、宣传等商业影响,或者虚荣心、攀比心以及消费传染心理在作怪,而去被动的迎合。实际上在审美或者实用性上的判断并不准确,甚至没有,因为不具备独立的思考和主动甄别能力,所以大多人都是被动的去迎合,从实物中得来的幸福感短暂而空虚,但是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驻我们的生命。正如李笑来所说,7年就是一年,以7年的时候获得一个新的技能,将会为人生打开一扇新的门,开始一段新生,这种体验是物质无法带来的。
这几年当中我也能感受到自己想法的变化,经历多几次搬家就会发现,家里确实很多没有用 的东西,也开始接触断舍离的概念,确实对物质的追求是耗费心神的,曾经关注的“女神进化论”公众号文风由女性的自我提升慢慢转变为推销口红,我也在无意中解了很多口红的颜色,品牌。这些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使我感觉很疲惫,最终取关了已经变质的公众号。买衣服也只锁定一家店,足以满足衣物的需求。
幸福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追求不应该被旧有的常识、规定所限制、束缚。因为这些常识往往是用来束缚无知者的,无知者会在其中迷失自我,而聪明人会去打破它获得更多的自由,自由才能带来更多的更久的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间,不必被他人的价值观所左右,不必在意小世界对你的看法,应追求更广阔大环境的评价。
转变观念到确定目标,最后如何去行动作者也有提出一些建议,有人说这是一本鸡汤书,而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读后感(篇十五)
日本作家本田直之著的《少即时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在现代社会,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对生活做减法。
这一观点与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的思想如出一辙,都是讨论人们应该减少对物质的需求,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精神享受与切身体验之上。现在很多人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极简生活也是这个观点的体现。
01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按照这样的观念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钱已经不再一味的买买买,而是把业余生活更多的放在生活的体验上。
前一段时间去上海大悦城,与其他商城很不同的地方在于,增加了许多消费者个性化的互动体验的场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引进国内首个屋顶悬臂式摩天轮,摩天轮位于购物中心顶层,它不仅成为当地的一个巨大的城市景观,更是以摩天轮为题材打造爱情文化的消费衍生品。许多年轻人纷纷前来体验,也成为大悦城吸睛的手段。
大悦城还有一个手作人街是最具个性的板块,6、7楼有很多特色的手工艺作坊。当天去的时候人气很旺的“作物”,是目前上海文艺圈里最流行的木质工作坊店铺。许多人专心致志的做着自己的手工木制品。
这些手工艺作坊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人,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比追求物质更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
02
春节期间去新西兰旅游,通过观察也发现,虽然人们物质并没有特别丰富,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单调,但是他们特别享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绝美风光,喜欢做各式各样的户外体验。到了周末,很多人全家出发去海边冲浪、去公园徒步,或者在城市的某个地方坐下来,认真的看街头艺人的表演,他们的重心是精神享受与切身体验上。所以新西兰也是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本田直之就是每年都去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过旅游,感受当地人的幸福生活方式。
因此作者说,从物质中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少即时多”——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也正是现代人所苦苦寻觅的幸福良方。
理财就是理生活!
坚持原创,爱分享!
喜欢点赞!欢迎转发!
公众号:秋思说财
ID:xius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