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网络媒体_站长休闲故事

编辑Tag赚U币
教程Tag:暂无Tag,欢迎添加,赚取U币!

推荐:解说许冬亮加盟百度的故事
我现场第一时间投了份简历给百度的HR,呵呵,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我想拼一个offer。说实话,是百度科学家许东亮讲他的故事打动了我。 话还要从11号我参加的一个百度组织的座谈会说起。据说这次座谈会来的都是北京高校的尖子生(好久没听到过这个词了,哈哈)

  媒体(MEDIA)是平台,内容(CONTENT)是附着在平台之上应用和服务,依靠平台生存和传播。所谓新媒体,顾名思义,是媒体之新,不是内容之新。现在大家对新媒体的兴奋点在多媒体多终端,这不错,因为它的确是新媒体的表面特征。但是,在我看来,即使3-5年之内普遍实现了多媒体多平台的信息传播,也只能说达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谁胜谁负的关键不在这里。只要标准和制式统一了,垄断打破了,成本下降了,谁都可以方便地利用多媒体多平台进行信息服务,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媒体之战谁能脱颖而出?关键在谁能更好地实现所见即所求。

  大概在25年前,个人电脑还在幼年时期,人们经常苦恼的是在屏幕上看到的东西和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不一样。有人提出应该发明一个技术,让人们看见的就是打印得到的,即所谓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簡稱WYSIWYG)。这种技术成熟后,使得人们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正确地得到即将打印到纸张上的效果,故也称可视化操作。即使到了今天,网络上还没有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例如使用HTML就不能显示WORD上的效果。

  模仿这个说法,我造个概念----所见即所求(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Want,简称WYSIWYW)来说明今天新媒体面临的挑战。假如无论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变成多媒体多终端的新媒体了,从用户的角度看当然是好事,但也伴随着许多烦恼。其中一个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从热情的信息服务商罗列,展示和发送而来无数文字,图片,语音,音乐和视频中方便简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随着可看的东西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用户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越来越困难,越来越繁琐,越来越找不到。

  解决所见即所求的问题,现在有不同的方法,当然最终效果也不同。最原始,最直接的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方法是增加导航条上的栏目数量,加长首页的长度。以我最常用的著名门户网站为例,导航条上栏目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个,首页已经长达7-8屏,但要比较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仍然是个智力与耐心的挑战。例如,我喜欢看女排新闻,自然首先要点体育频道,下面有个“中国排球”的子频道。真点进去才发现,这不是此门户自己的排球新闻栏目,而是中国排协的官方网站,一个月也不更新一次。然后你要下拉屏幕,越过无数足球栏目,然后在“综合体育”子栏目下的众多子子栏目中,发现有排球二字,不小心肯定会错过。终于进了正地方,然后你要等诸多弹出广告和视频窗逐一出现你再逐一关闭后才能寻找你想看的消息。然后,你会很奇怪地发现,同一条消息会在同一页面上出现2-3次,有的在要闻栏,有的在滚动栏,有的在名目繁多的专栏。想看看网友评论?点了论坛你会进入一个复杂而充满垃圾广告的页面,仔细寻找会发现一个叫“排球谏言堂”的地方,进去才是正地方。仅仅是对排球的这点无关痛痒的业余兴趣,就累我一身汗,这还是业内首屈一指的门户老大啊,其他门户和媒体网站就更等而下之。至于传统媒体转行做的网站就更不堪入目,有的像杂志栏目陈列,有的像报纸头版,有的像电视节目单,最可怕的是以上皆有,混合编队。既没有内在逻辑,也不考虑用户需求,非常接近所见非所求的境界。想想手机屏幕那可怜的尺寸,门户方式更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在所见即所求方向上较大的提升是搜索引擎的发展。用户输入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得到与此相关的信息链接,不受网站,导航,栏目层层陷阱的阻碍,一步到位。可惜的是,以我不太精细的体验,国内比较大的商业网站中还没一家的站内搜索达到及格水平,不是支离破碎就是半死不活。这除了因为自身数据库技术和搜索技术差外,也和为了省几个钱,不肯用第三方专业搜索服务有关。但就算是例如GOOGLE和百度这样的通用搜索就可以达到所见即所求的境界吗?显然不能,因为这种搜索的核心思想是抓共性,抓热点,而不是抓个性,抓长尾。按关键词排列的信息是千人一面,按多数网站和用户的链接地位和点击行为顺序排列。所以,无论这样的搜索再如何精细下去(按GOOGLE自己的说法,它的搜索模型已经有6万多个变量了),或者做什么整合搜索或者框计算,都不会达到结果个人化和个性化的程度。即使是把个性搜索行为考虑进去,效果也不会好多少,因为搜索行为只占用户网络行为很少的一部分。

  在解决所见即所求难题方面,真正有希望的方向在WEB2.0的发展上。我过去多次讨论过这个题目,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不管有人信,有人不信,但产业的前进方向和我预计的差不多。就以TWITTER类的即时信息传播和互动服务为例,如果把它算做新的媒体形式的话,今后一二年会怎么演变呢?假如它把信息搜索和RSS订阅整合进来呢?假如它的开放平台吸引了足够多的网络媒体作为第三方应用呢?假如它的平台进一步深度开发,可以整理,判别和定位用户的信息消费行为模式呢?那么它就不仅可以让用户记录自己随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仅可以让用户间实时互动,不仅可以让信息热点(名人和企业)进行信息广播,它还可以让用户比较精准简单地获取所需信息,还可以让用户间互相推荐信息,还可以自动形成信息热点。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真实化,个人化和个性化的平台之上,减少了从信息汪洋中的逐步筛选所需信息的繁琐过程,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换的效率。当然,从我个人的立场出发,实现这些愿景从FACEBOOK类平台起步成功的可能更大些,速度更快些。但即使是从TWITTER类平台出发,也有殊途同归的机会。对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转变而言,既然已经来晚了,最好就不必再重复门户的路数,那已经有十年旧了,正在走向衰亡,何不直接从网络业最新发展水平切入,将信息传播与WEB2.0平台紧密衔接起来,事半功倍呢?新型MP3音乐服务已经把过去唱片业整碟销售的模式逐渐改造成单曲销售模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用户对新闻资讯的消费也会不再在乎从哪个网站获取,而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单篇资讯本身。对网络媒体开始向WEB2.0转型而言,既然已经知道方向了,最好就不要一个个地做些孤零零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何不直接打通各个服务,再把旧有的1.0服务逐步融入呢?做平台总比做应用的前景广阔些,让别人成为自己平台的应用总比成为别人平台的应用安全些。

  在走向新媒体的努力中,是否有意识地追求所见即所求的境界,一天两天肯定看不出差别,一年两年可能也可以嘴硬死抗,但三五年下去,绝对会有高下之分的。即使是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可以看出,哪些网络媒体成长的快些,哪些具备持续成长力,哪些只是聊备一格,哪些是新瓶装旧酒,味道没什么变化。

分享:浅谈优酷反诉搜狐折射视频网站的商业潜力
搜狐网与优酷网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互联网视频领域的巨大商业潜力。 从昔日的同事到今日的竞争对手,搜狐网张朝阳与优酷网古永锵似乎执意将本不平静的互联网视频领域扰乱到底。而这背后,逃不出利益二字。 昨日,自称中国第一视频网站的优酷网正式起诉

来源:Admin5//所属分类:站长休闲故事/更新时间:2009-11-05
相关站长休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