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芯片大厂的独特视角看中国经济形势何时会好转_站长休闲故事

编辑Tag赚U币
教程Tag:暂无Tag,欢迎添加,赚取U币!

推荐:分享一路走来的互联网创业心得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给那些正走在创业路上的互联网朋友们的一些建议,用我在互联网的经历为大家讲述我自己的一段创业故事,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希望大家能够从我的创业的得失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我是偏乐观的。

首先声明我承认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那种把中国的各种问题一罗列,就得出结论吃枣药丸之类结论的。这种论证太廉价。要说问题,三四十年前问题更多,八十年代的公知讲喊的是“河殇”,但中国没有完蛋,还是走过来了。风物长宜放眼量。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算是十几年年参与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体会。

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公司X。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销售额X不是最大,Intel最大,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细分:几万多种,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从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中国花钱都买不到的禁运的高性能AD、到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芯片,X都有。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只是说可能而不是一定,毕竟X也面对很多竞争),甚至你眼前这个手机可能已经用上了。基站、服务器、手机、电脑、电视、医疗器械、汽车、高铁、高压输电、智能穿戴、点钞机、伺服、PLC、空调、机器人、工业控制、变频器、电影、照明、新能源、无人机、电梯、冰箱、洗衣机、音响、玩具、水电气表。。。。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应用,或多或少都能用上X的产品。我罗列的这些应用,只要在中国能排进前几位的公司,肯定都是X的重点客户。行外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X就是这么样的公司。

所以我自己观察一个东西:"X指数"--就是X在中国的总销售额。

我觉得这个X指数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因为:

1. 如前面所说,X的产品很全,可以覆盖非常非常多行业。

2. 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源头或核心。很多制造业的产品都需要芯片,连运动鞋里都带芯片了。因此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我们的客户,要么被我们的客户所间接覆盖。通过芯片可以见微知著。

3. X在中国的销售额规模已经很大,而且高度分散。快速增长到今天已经每年两百亿人民币,这个规模我认为已经有统计代表性了。而且因为产品种类多,X在国内的客户数上万计,高度分散。

4. 能用X产品的公司,或者说需要IC的公司,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虽然不一定算高精尖科技,但在制造业里也脱离传统或低端了,不是钢筋水泥傻大黑粗,也不是衣服鞋子塑料盆。他们的产品可算中档工业品,少部分可算高档工业品。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

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X的数据系统统计销售额,是把纯代工加工排除在外的。举个例子:富士康在中国生产苹果手机,里面用到X的芯片。在X的体系里这个业绩是算在美国团队而不是中国的。因此我这里说的X在中国的销售额,反映的是研发设计和生产都由本土客户产生的生意。行内话叫Local Demand Creation,本土需求。虽然富士康之类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但本土需求显然含金量更高。

说了那么多,结论是什么呢?

1. 结果是按年看05年至16年的每年,都刷新前面的记录,创造了历史最高。包括08年金融危机那两年。

2. 12年还是13年,中国就成为X全球第二大市场了。超过日本,超过整个欧洲之和,台韩自然不在话下,整个印度大概还没有我们一个城市生意大。当然最大的还是美国(一家苹果就占了X全球生意的不小一块,也是最大的客户),但中美已经是一个等级。如果按照宽口径统计中国制造业,就是把上面第5条所排除的代工需求算进去,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3. 这两年都说经济不太好,生意确实比以前难做些,但结果还是不难看--17年一二季度X指数又创新高,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季度。现在3季度过去两个半月,这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没有悬念。上半年增速还达到了近年少见的水平。

4. 我司自己生意涨,但其实在中国市场份额没有提高。部分是输给了外资竞争对手,不少是丢给了国产。譬如华为就在IPNC里把我们的DSP干翻了。说明中国IC消耗的速度可能更快。

没有下游巨大的研发、设计和制造需求,是不可能需要这么多芯片的。所以,以我在X这么长时间观察中国制造业的理解,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在扎扎实实的在转型。现在看耐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宣称中国药丸的人,大概活在10年前。

很多国家,连X这个以触角长为特点的IC公司,甚至连个办事处都没有。但是X在中国,晶圆厂、封测厂、物流中心、做研发,更不要提市场、销售、技术支持。投资以百亿计。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在一点点往上爬,已经和普通国家拉开差距。

产业、科技能不能往上爬,我觉得是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推动上层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因素。除了那些资源型国家(如沙特),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科技树、产业树上往上爬。老牌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爬了,后起如韩国虽然时间晚但在直追。普通农业、低端制造业不可能使国家富裕,那些行业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只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是制造业道理都一样)才能带来丰厚回报,这点对个人、对公司、对国家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我看到的中国和loser国家有本质不同。

很多人质疑这个角度的代表性。我觉得:讨论中国经济,全面谁也不敢说。但数百亿规模、近百个季度的趋势、高度分散的下游应用和客户,总能反应点什么吧?

更重要的:制造业是百业根基,尤其对中国这么大体量和这么丰富行业来说来说。芯片是根基的根基,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

想知道现在中国制药企业怎么样?去看看那些卖光谱分析设备的客户买多少东西就知道了。想知道房地产怎么样?看看我们的芯片在电梯控制器客户里如何,看看空调客户业绩如何。想知道电影院线生意好不好,看做影院投影的买了多少数字微镜芯片--这个芯片拿过奥斯卡奖。想知道国内自主汽车怎么样?看几个国内车厂要的汽车级芯片多不多。想预测下互联网巨头的生意?看看数据中心专用的电源和温湿度传感芯片卖的如何。这几天大家看到消息说世界烟草销量跌了,你以为是因为反腐或控烟?那是因为电子烟...

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行业,如手机电脑之类,更是不用说了。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要搞定集成电路芯片。

有人在问X在中国市场是不是在持续增长份额,如果X的份额显著快于全行业,那只能说明X好而不一定说明中国的问题。答案是,考虑到X放弃的一些领域,X在中国份额应该变化不大。

20160627补充:

大家想看一些具体数据。本公司数据由于涉及到商业保密的原因,不太方便在这里放出来。今年我们公司会庆祝入华30周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关注PR文章。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其它角度直观数据。德勤(Deloitte)刚刚出了一份长篇报告,"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veness Index", 全球制造业竞争分析。下面是一些宏观数据。

还是做个声明:德勤的报告很全面。我侧重挑的是“正能量”部分。这是因为讲问题的部分(如环境保护、专利、法律等)大家太耳熟能详了,已经成了网络声音的主流,甚至很多都是幸灾乐祸而已。中国制造业的全貌反而被这些偏见声音所掩盖。所以大家有必要看到不同的声音。 我后面如果提供数据也会秉承这样的“偏见”,需要大家自己做综合的全面思考。

下图是数百位跨国公司高管评选的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今年中国排第一。(排名第一作为基数100)。由于美国在执行制造业回流策略,大家预期在2020年美国会夺回第一。

下图是被称作“Powerhouse”国家的趋势,在这里可以理解成制造业的核心巨无霸国家。报告认为美德英日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制造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科学、技术和应用上的投入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中国被认为是Powerhouse之一。中国现在全社会(企业、高校、研究所)的R&D投入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能成为powerhouse的重要原因。同样,CEO们预测制造业会有回流美国的趋势。

下图是过去10年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成长。中国的基数最大,增速也很快。

下图是制造业人力成本比较。中国成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有优势。

下图是德勤总结的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关键几条

20160715补充

不出所料,2季度X指数刷新了1季度的记录,又创了历史新高,而且同比增速达到了最近较罕见的速度。问了一下友商,同类型的伙伴里(不一定规模和X一样大,但产品定位类似)今年的成长都不错。还有一家居然达到了30%。

20161008补充

3季度初步的结果出来,仍然是一个历史新高。其实如果1、2季度都创历史新高的前提下,3季度再创新高是没有悬念的,因为行业惯例,下游科技制造业基本上每年3季度是最旺的季节。

今年三季度难得之处:组成全中国几个大区团队全部都创出各自record high。这几个大区从地理和行业两个维度覆盖了全国。难得。

201703补充

今年一季度X指数很好,不一定超过去年四季度,但同比增速应该是近年来一个高点。今年半导体业回暖应该是路人皆知的现象吧,知乎上都有人问。说明下游制造业很好。

201707补充

上半年国内所有大区和所有团队同比生意都非常好。全国(年化)几百亿的生意规模,还成长了百分之二十多。尤其是中小客户团队,就是专做长尾中小企业的部门(全国上万客户),也全部成长了百分之二十多,非常难得!

来源:芯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分享:致创业的你:孙正义的14句话
创建软银,是在日本经济已停止高速成长的1981年。当时正值今日日本社会结构开始形成之际。马云、陈一舟、陶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创业者们,与孙正义都有英雄惺惺相惜的故事。孙正义抓住了时代所能给予的最大机会,但这种不平凡的背后或许是千百个不平

作者:卢松松博客/所属分类:站长休闲故事/更新时间:2017-12-04
相关站长休闲故事